2020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20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复试线)



2020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20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复试线)缩略图

2020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0选8)
1.?向戎弭兵
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xū)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2.?五德终始说
战国末期阴阳家学派创始人邹衍提出的历史循环学说。邹衍把阴阳与五行相胜配合起来,提出五德终始的循环论和命定论,认为土、木、金、火、水五行就是五德,历史上的每个朝代代表其中一德,按照五行相胜的次序,互相更替,周而复始。秦始皇是第一个实行这种学说的,认为周得火德,秦得水德,水能克火,故秦代周。秦始皇采用五德终始说是用以证明他代周的必然性和实行法治的合理性,为专制主义皇权寻找思想理论根据。
3.?限民名田(借民名田)
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汉武帝时,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大地主和广大农民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为巩固封建统治,安定社会秩序,董仲舒提出限田主张。他认为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土地允许自由买卖,地主和官僚贵族垄断了山林川泽之利,加以财政赋税过重,贪官污吏的克扣残暴,致使“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大彘(zhì)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而对此状况,他主张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额,即“限民名田”。但董仲舒并未说明限田的亩数以及具体实行的办法,只是强调应当限制私人占田(“名田”)。所以,董仲舒此主张,并未付之实行。
4.?隋代大运河
隋代开凿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达江都(今扬州)入长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大运河分段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余千米。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漕运粮食和便利对东北用兵。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5.?改土归流
明清在西南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吏任命改革。明朝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即废除世袭的土官,改设可以随时任命的流官。雍正时期,鄂尔泰任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改土归流先后在云贵川桂等地进行,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府县厅州,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等。改土归流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巩固西南边防。
6.?百日维新
19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有: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
7.?五大臣出洋
1905年清政府派遣亲贵重臣对欧美各国政治制度进行详细考察的事件。1905年12月,载泽、尚其亨、李盛铎、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奉旨分别前往欧美和日本考察政治。在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同时,清廷又谕令设立考察政治馆,作为研究 宪政的机关,探讨中西政体的优劣,提供改革方案。1906年8月,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归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主张诏定国是,仿行宪政。
8.?府院之争
1917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围绕中
2020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20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复试线)插图
国是否参战问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9.?遵义会议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洽局扩大会议。会上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报告,遭到参会多数人的反对。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三人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工作。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10.?《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十大关系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准备。
二、材料题
二材料,共三个120分,第一个一小问抄材料并加句读,二小问列举除嵇康阮籍的竹林七贤,三小问,分析司马氏以孝治天下的原因,第二大题第一问三省指什么,第二问论述四库全书及其总目,第三问介绍温公及考异,第三个第一问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问,洋务运动的内容,第三问,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三、论述题
1.?介绍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参考名词解释
2.?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提示: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和无尽的耻辱;但这也是一个契机,甲午战争的巨大刺激促使国人开始真正的觉醒。
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争及其签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之举,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条约的签订致使日本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时也给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真正发端。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1.使得民族危机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光绪为首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主战派看到战争失败后,产生了空前的危机感,士大夫也意识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广大民众的危机意识也逐渐增强;国内掀起了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高潮,针对帝国主义的反洋教斗争也不断的发展起来,慢慢汇聚成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2.促进资产阶级改革思想传播:甲午战争的战败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国人意识到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获得成功,开始向日本学习经验教训,通过宣传改革的思想来拯救中国,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3.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甲午战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懦弱感到失望,同时他们在积极的探索救国的新出路,他们开始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学说,开始要求以暴力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2020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0选8)
1.?向戎弭兵
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xū)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2.?五德终始说
战国末期阴阳家学派创始人邹衍提出的历史循环学说。邹衍把阴阳与五行相胜配合起来,提出五德终始的循环论和命定论,认为土、木、金、火、水五行就是五德,历史上的每个朝代代表其中一德,按照五行相胜的次序,互相更替,周而复始。秦始皇是第一个实行这种学说的,认为周得火德,秦得水德,水能克火,故秦代周。秦始皇采用五德终始说是用以证明他代周的必然性和实行法治的合理性,为专制主义皇权寻找思想理论根据。
3.?限民名田(借民名田)
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汉武帝时,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大地主和广大农民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为巩固封建统治,安定社会秩序,董仲舒提出限田主张。他认为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土地允许自由买卖,地主和官僚贵族垄断了山林川泽之利,加以财政赋税过重,贪官污吏的克扣残暴,致使“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大彘(zhì)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而对此状况,他主张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额,即“限民名田”。但董仲舒并未说明限田的亩数以及具体实行的办法,只是强调应当限制私人占田(“名田”)。所以,董仲舒此主张,并未付之实行。
4.?隋代大运河
隋代开凿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达江都(今扬州)入长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大运河分段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余千米。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漕运粮食和便利对东北用兵。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5.?改土归流
明清在西南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吏任命改革。明朝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即废除世袭的土官,改设可以随时任命的流官。雍正时期,鄂尔泰任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改土归流先后在云贵川桂等地进行,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府县厅州,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等。改土归流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巩固西南边防。
6.?百日维新
19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有: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
7.?五大臣出洋
1905年清政府派遣亲贵重臣对欧美各国政治制度进行详细考察的事件。1905年12月,载泽、尚其亨、李盛铎、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奉旨分别前往欧美和日本考察政治。在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同时,清廷又谕令设立考察政治馆,作为研究 宪政的机关,探讨中西政体的优劣,提供改革方案。1906年8月,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归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主张诏定国是,仿行宪政。
8.?府院之争
1917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围绕中国是否参战问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9.?遵义会议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洽局扩大会议。会上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报告,遭到参会多数人的反对。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三人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工作。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10.?《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十大关系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准备。
二、材料题
二材料,共三个120分,第一个一小问抄材料并加句读,二小问列举除嵇康阮籍的竹林七贤,三小问,分析司马氏以孝治天下的原因,第二大题第一问三省指什么,第二问论述四库全书及其总目,第三问介绍温公及考异,第三个第一问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问,洋务运动的内容,第三问,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三、论述题
1.?介绍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参考名词解释
2.?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提示: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和无尽的耻辱;但这也是一个契机,甲午战争的巨大刺激促使国人开始真正的觉醒。
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争及其签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之举,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条约的签订致使日本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时也给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真正发端。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1.使得民族危机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光绪为首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主战派看到战争失败后,产生了空前的危机感,士大夫也意识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广大民众的危机意识也逐渐增强;国内掀起了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高潮,针对帝国主义的反洋教斗争也不断的发展起来,慢慢汇聚成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2.促进资产阶级改革思想传播:甲午战争的战败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国人意识到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获得成功,开始向日本学习经验教训,通过宣传改革的思想来拯救中国,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3.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甲午战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懦弱感到失望,同时他们在积极的探索救国的新出路,他们开始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学说,开始要求以暴力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