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我在外的时间比较多,她也从不计较。”
孙太后以亲戚相称,秦孟仁也改了称呼,言语间亲近又不失分寸。
孙太后被秦孟仁这一句话反驳的无言以对,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她竟然找不出一丝破绽来。
孙太后只能转移话题:“秦大人觉得吏部尚书哪个更合适?”
秦孟仁笑道;“娘娘折煞微臣了,这等大事,岂是微臣能置喙的。”
孙太后却不肯放过他:“你说,这屋里也没外人,出你口入我们的耳,再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
秦孟仁抬眼看向对面的母子两个,然后低声道:“微臣觉得金大人更好。”
幼帝有些不高兴:“先生,你怎么也偏着舅父?”
秦孟仁温声回道:“陛下,金大人原就是吏部侍郎,吏部里的事情他比谁都熟。
于大人清贵是清贵,可他一直在翰林院,对六部的事情所知不多。
吏部尚书是天官,光清贵不够。
再说了,陛下若是把于大人调到吏部去做尚书,万一金大人心里存了怨气,到时候尚书与侍郎不和,吏部整个都要垮掉。
吏部垮了,天下吏治不清,陛下还怎么做明君。”
孙太后笑起来:“好,秦大人说得好。
皇儿,看到没,这才是真正的状元之才,光会读书有什么用,要知人善用,要懂朝廷大局,你且得跟秦大人多学着呢。”
幼帝被秦孟仁这样一劝,心里的抵触少了很多:“既然先生这样说,那就听先生的吧。”
秦孟仁反问道:“陛下准备怎么安抚于大人和孟国公?”
幼帝被问住了:“先生有什么好建议?”
秦孟仁一边吃饭一边道:“臣听闻原来我朝有大学士这一官位,品级与尚书同级,是帝王心腹,可领太傅之职,虽然是个虚职,却是天下文人的梦想。”
孙太后微笑着看向秦孟仁,眼里都是欣赏和赞许:“原来是有这个位置,可设可不设,全凭帝王一念之间。”
秦孟仁似乎感应到了孙太后的目光,抬眼对着她微微一笑。
孙太后继续夸道:“秦大人言之有理,皇儿,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幼帝点点头:“儿臣知道了,制衡。”
孙太后心里十分满意,这一局说是制衡,但孙家还是占了上风,因为孙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秦孟仁低下头继续吃饭,眼里的光忽明忽灭,你们欠我的,早晚都要还给我。
作者有话说:
早上好,作者今天啥事儿没有,看来昨天只是感冒,虚惊一场~
第92章剖时局试探人心
过了两天,孙太后下懿旨,命金侍郎升任吏部尚书,封翰林院于大人为大学士,上书房行走,领太傅之职。
虽然皇帝还是个小孩子,这会子压根没太子,但太傅这个虚职足够荣耀,给孟国公和于大人脸上添了几分光,不至于太难看。
翰林院掌院空了下来,孙太后本来想让秦孟仁担任,秦孟仁再三推辞,孙太后只能另择贤良。
秦孟仁自己不肯干掌院,却把裴谨言推出去做了正六品修撰。
一场争夺,看似风平浪静地结束,明眼人却看得出来,孙家这次占了上风。
而孙家人心里却焦急起来,因为幼帝与孙家离心,全心全意只肯听秦孟仁的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