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村里的李婶,她和李奶奶关系不错。
李婶家的儿子儿媳在城里打工,把孙子留在了家里让她照顾。
李婶每天忙里忙外,既要照顾孙子的生活起居,又要操心地里的农活。
可即便如此,孙子对她也只是平平淡淡的,每次儿子儿媳打电话回来,孙子就兴奋得不行,和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对李婶却只是简单地交代几句。
李婶也常常感慨:“这孩子,跟他爹妈亲得没法说,咱们这些老人,再怎么用心,在他们心里还是比不上爹妈。”
李奶奶听了李婶的话,心里越发觉得无奈。
她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一门心思扑在儿女身上,那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自己好像也没太在意。
如今角色互换,才体会到当爷爷奶奶的这份心情。
村里还有个王大娘,她和儿媳关系不太融洽。
有一次,王大娘的孙子生病发烧,王大娘急得团团转,又是找退烧药,又是熬粥。
可儿媳回来后,不仅没一句感谢的话,还嫌王大娘照顾得不够细心。
王大娘委屈得直掉眼泪,对旁人说:“我这当奶奶的,为了孙子忙前忙后,可在儿媳眼里,我还是个外人,怎么做都不对。”
在桃源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亲情纠葛,儿女和父母之间的亲密,爷爷奶奶对孙辈的疼爱却有时不被重视,婶子大娘们在家庭中的微妙地位,就像一首首不同旋律的歌,交织成乡村亲情的复杂乐章。
有一年秋收,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庄稼。
李强和阿珍也在地里忙碌着,小宝没人照顾,就跟着老李头和李奶奶。
一开始,小宝还挺兴奋,在田边跑来跑去。
可没过一会儿,他就觉得无聊了,吵着要找爸爸妈妈。
老李头和李奶奶怎么哄都不行,最后还是阿珍抽空回来,把小宝抱在怀里,他才安静下来。
看着小宝在阿珍怀里满足的样子,老李头和李奶奶默默叹了口气,继续埋头干活。
村里的刘婶,她的女儿远嫁他乡。
每次女儿回娘家,刘婶都忙前忙后,准备各种好吃的。
可女儿在家待不了几天,就要回去。
刘婶心里不舍,却也明白女儿有自己的小家。
女儿走的时候,刘婶总是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女儿虽然嘴上答应着,但刘婶能感觉到,女儿的心已经更多地放在了她自己的小家庭上。
刘婶和李奶奶聊天的时候,忍不住说:“咱们这些当妈的,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可他们一有了自己的家,就好像跟咱们疏远了。”
李奶奶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这儿女大了,心思就不一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村里张灯结彩,一片热闹景象。
李强一家和李悦一家都聚在了老李头家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