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回小庄,踏入东院,未听人声。
他绕着院子转了一圈,正房无人,耳房空荡荡,厢房更是关门闭户。
已是饭点,人去何处?他出门,恰在东院去后院的廊道上见着柳丫儿,便道,“夫人呢?”
“在灶间。”
柳丫儿眼睛亮闪闪,似乎十分兴奋,“勺儿爹爹送了好多东西来,正在里面做着呢。
夫人没见过他的手艺,说去看看。
将军稍等,我立马去叫夫人回来。”
李恒点点头,复又回院子。
他径直去正房侧间,那处安放了书架和茶座,正合适去歇一会儿。
一进去,发现出门不过一个白天的功夫,侧间变了模样。
原本靠墙的茶座挪到窗台边了,书架的位置没变,整面火墙处的杂物被挪开,安置了一张软塌。
榻上铺了一层衾被,冬日在此坐卧,既暖又懒。
塌边放了个小托盘,喝一半的茶水,半开的点心盒子,散放着的书。
可见,顾皎刚在此消遣。
李恒侧坐到软塌,待要将书收拾起来,却见其中夹几页写满字的纸张。
蝇头小楷,提头落的长庚名字。
论三合土几种不同的制作方法,龙口本地惯常的修路方法,以及后续维护和使用体验。
李恒扫了几眼,便来了兴趣。
方法一,石灰、黏土和矿渣混合所制三合土,吸水率好,硬度足够,若能以此铺路乃是上选。
缺点是石灰不易得,运输难,造价高,不为先生所喜。
李恒笑一下,还晓得先生不喜呢。
方法二,龙口本地曾有大户在外发财,回乡修祖屋,采用了一种新式制法。
收集田间的螺蛳和泥蚌,去其肉而留其硬壳。
将壳烧制后碾磨成粉,与黏土混合后可得。
此种三合土,吸水率好,修成后房屋百年不倒,现在还屹立乡间。
实乃最方便且便宜的方法,只是用于修路的话,需得大量养殖螺蛳和泥蚌。
他弹了一下纸面,再看看半开不开的书,仿佛只等着人来看。
小丫头,小心眼也忒多。
方法三,龙口本地人喜好饮茶,对茶具也十分钟爱。
奈何制瓷工艺不好,水土也不适应,因此只好从南方买入。
然,许多人曾尝试过开本地瓷窑,到处寻找合用的黏土。
结果好的黏土没找到,倒是找到了许多烧瓦或者烧砖的次等黏土。
若是舍得山上的杂木,可单开一个小窑子,将黏土制成石条般的胚子,入窑烧制。
成品青红不等,但十分坚硬,正可用来修葺房舍、路、水渠等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