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无仅有的惊鸿一瞥,就是贾元春在书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写了。
其后即使有照应元春言行的文字,也必然都是虚笔、侧笔,诸如宫中传出端午节赏赐或元宵节灯笼谜之类。
然而这省亲的后遗症却从此种下了,此后她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将大观园赐与诸姐妹和宝玉居住;二是令众人往清虚观打醮三天,并赏了端午节的礼。
而这礼物,宝钗和宝玉是一样的,黛玉却和三春相同,降了一等。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请看下文。
2元春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元春与黛玉、宝钗只有一次照面,即在省亲之时: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
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
贾妃听了,忙命快请。
一时薛姨妈等进来,欲行国礼,亦命免过,上前各叙阔别寒温。
这是贾妃第一次看见宝、黛二人,并没有做任何表示,而宝、黛此前既然从未见过元妃,自然也无“阔别寒温”
可叙,因此可想而知,叙话的大约是薛姨妈。
然而接下来的一段话却峰回路转: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
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
贾政退出。
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
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
此前贾妃看见宝、黛二人时,并未有所表示。
这会儿说了一番家常闲话,情绪稳定下来后,又听见宝玉能题,原该立刻提出宝玉进见才对。
却不急着下令,而是突然想起观察宝、林二人来,看见她们“姣花软玉一般”
,并无夸赞,却又忽然转而问起宝玉来。
真正一波三折,初看大不合情理,细想却颇有趣味。
是否可以做这样的推测呢?——元妃在听到贾政说起宝玉能题,知道他“果进益了”
后,高兴之余,自然便想起弟弟的终身大事来。
于是便想起观察两位表妹来,心中未尝没有代弟择媳之意。
看了一番,十分满意,难决高下,这才又想起要召见弟弟,比量一番。
接下来,元妃令众姐妹及宝玉作诗。
看后称赏一番,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这里可以看出,元春对宝、黛的才学是认可的,且将两人相提并论,并无薄厚之分。
倘若故事就到这里顿住,那么元春、宝钗、黛玉、宝玉四个人的故事就不会横生枝节,余韵不止。
然而元春偏偏命宝玉连作四首五言律,“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