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同时,元央和木子李才刚刚说定了事情,出了北辰殿。
元央心中已有计较,直截了当的道:“先去惠妃的碧波殿。”
她在侧殿之中沉思徘徊许久,把前面的所有线索连成一线,忽有豁然开朗之觉。
七夕那日,皇帝在慈宁宫附近遇刺,当晚的晚宴被取消,然后郑良人游御花园的时候与宫人走散,直到碧玉亭才与宫人重新汇合,而郑良人当晚便在自己寝宫遇害了。
碧玉亭在御花园的中心,从那里走,一是可以去柔妃的柔福宫;一是可以去惠妃的兰心宫;一是可以去慈宁宫。
或许,郑良人是在慈宁宫附近遇上了刺客的同伙,但也可能是在柔福宫或是兰心宫听到了什么,总之她当晚确实是遇见了刺客同伙,得知了幕后之人的身份。
她本以为可以凭此青云直上却不知道自己因此而招来杀身之祸。
随后,温才人于郑良人的殿中捡到了可以证明幕后黑手的证物,她便去寻了借口去惠妃的兰心宫。
这里其实就有两个疑点:一、温才人和惠妃关系平平,为何直接就找上惠妃;二、哪怕知道了凶手身份,温才人又是如何推断出凶手欲谋害惠妃,从而巧之又巧的替惠妃挡过一劫?
元央本来百思不得其解,惠妃并非考生,与秋桐这样的考生勾结几乎不可能——她已有孕,而考生因为精神体与身体无法百分百相配的原因不能有孕。
所以,她只能勉强用“温才人本来就脑子不清楚、运气太差”
这个理由搪塞自己。
可是,如果假设惠妃就是那幕后之人,一切就都能找到缘由——温才人正是因为猜出了是惠妃下手,所以才瞒着所有人拿着那证物去威胁或是示好惠妃。
惠妃为了灭口,直接毒死了温才人,然后把自己也伪装成受害者,并且牵扯出其他两位妃子,从而模糊众人视线。
最重要的是,皇帝言及那幕后之人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次之所以这么急匆匆的跳出来,不过是他们快要等不了了”
,若把这句话套到萧家如今的状况上,那一切就清楚明白了:惠妃乃是世家女,看得最重的就是萧家,为了萧家她铤而走险的怀了身孕,甚至等不及就要与人合谋杀死皇帝。
皇帝既然能说出那句话,想来也是早有计较。
按照他一贯的性子,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或许真会反其道而行的去惠妃的碧波殿。
至于元央这个见过他最后一面、被关到侧殿的人,大概就是放在明处的靶子?吸引那些不知所以的考生?
元央想通了这些,心中又气又闷,干脆抱着把水搅的更浑的心思怂恿木子李带自己去碧波殿。
木子李带着元央走了一般,忽然顿住身子,拉着她跳上一侧的檐角,面容冷肃:“碧波宫那里有埋伏,我们现在暂时不要靠近。”
元央听到木子李这话,心头一惊,低着头装作怯怯的拉住他的袖子:“没,没事吧,木大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