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僧人法诚法师,俗姓樊,雍州万年县人。
幼年便出家为僧,以持诵《华严经》为自己学业。
因为遇到慧超禅师,禅师隐居在蓝谷高山,法诚法师于是摒弃尘劳俗事,至诚恭敬向慧超禅师请教法益。
后来法诚法师在寺院南边的山岭上,建造了一座华严堂,其堂室的内外都非常清明洁净。
种种庄严之事完毕后,于是绘制《华严经》七处九会的图像。
又竭尽其精诚心志,准备书写受持。
宏文学士张静者,时号笔工,罕有加胜。
乃请至山舍,令受斋戒,洁净自修。
口含香汁,身被新服。
然静长途写经,纸直五十。
诚料其见,才写两纸,酬直五百。
静利其货,竭力写之。
宏文学士张静,当时号称为最善于书写的人,很少有比他书法更好的人。
法诚法师于是邀请张静到山上的屋舍,令其受持斋戒,清净自修。
张静口中含着香汁,身上穿着干净的新衣服,然后书写经文。
然而,由于张静是远路而来,专为写经,所有每写一张纸价值五十钱,法诚法师预先知道张静心中的想法,才写了两张纸,法诚法师便给他报酬五百钱。
张静由于得到优厚的利益,因此更加竭尽心力书写。
终部已来,诚恒每日烧香供养,在其案前。
点画之间,心缘目睹,略无遗漏。
故其克心钻注,时感异鸟,形色稀世。
飞入堂中,徘徊鼓舞。
下至经案,复上香炉。
摄静住观,自然驯狎,久之翔逝。
明年经了,将事兴庆,鸟又飞来,如前驯扰,鸣唳哀亮。
整部写经的过程中,法诚法师每日在张静写经的书案前烧香供养。
在张静一点一画之间,法诚法师都心里想着,眼睛看着,完全没有遗漏错误。
由于他这样至诚恭敬,一心倾注,常常感应到世间稀有、身体艳丽的灵异之鸟,飞入厅堂之中,盘旋飞舞。
有时飞到经案下面,有时又飞到香炉上面,极为安静并观看写经,鸟的神态极为自然且温顺驯服,在这里停留长久一段时间才飞走。
第二年,写经完毕后,即将举办庆祝之事,灵鸟再度飞来,如同从前一样温驯安静,它鸣叫的声音清澈而哀亮。
贞观初年,造画千佛,鸟又飞来,登止匠背。
后营斋供,庆诸经像。
日次中时,怪其不至。
诚顾山岑曰,鸟既不至,吾诚无感也。
将不嫌诸秽行,致有此征。
言已,欻然飞来,旋还鸣啭。
入香水中,奋迅而浴,中后便逝。
前后如此者,非复可述。
贞观初年,法诚法师发心造画千佛之像,灵鸟再次飞来,站在工匠的背上。
后来营办斋食供养,以庆祝完成了诸经像,到了中午时分,大家都觉得那只奇怪灵鸟为何还不到。
法诚法师回顾山岭说:“灵鸟既然不来,那是因为我的诚心不够感人。
难道是嫌弃我有种种污秽的行为,才致使有这样的征验?”
话音刚落,灵鸟忽然飞来,盘旋飞行而鸣啼,并进入香水之中,振奋双翅而洗浴,中午过后便又离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