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李伟家的时候,已是下午。
见林木木骑着摩托车来的,李伟不由佩服,这个小丫头,想不到真是个敢想敢干的,不但思路清奇,而且魄力不小,连摩托车都买了。
今日一瞧,脸还是那样白嫩好看,气质却飒爽了许多。
林木木带来了一大摞合同,村里的人文盲居多,像李伟已经算是好的,起码能识字,所以合同制定的相对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稍微一讲,他们便明白了大概。
李伟听得出来,林木木制定的这些合同,可谓双赢,不是只为自己着想的霸王条款,算是个讲究的小丫头。
“听我的,加快速度上生产,不要畏首畏尾,也不要拖拖拉拉,手头能有多少钱,都投到机器上来。”
林木木以前就详细地观察过一圈儿,在政策放开之后,有些人还是继续自己的手工之路,像李伟等能够直接开始购买设备的比较少,一是胆量不够,二是确实手头没钱,所以也有人是多家凑起来购买一台设备。
“你们要是相信我,并且有心做的话,我建议你们可以去集资,多上设备,多出产量,回报一定会超乎你们的想象。”
对林木木来说,她总觉得,自己不会在这个时代待太久,可能只是一个过客,指不定哪天一晃就把她晃回去了,所以她没兴趣来投资建厂子。
她想投的是三十多年以后仍然在增值,而不是已经衰落的东西。
平城周边的这些工厂,在履行完自己的使命以后,将来慢慢地都被腾退了,随着产业转型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大部分的小工厂也都日渐式微,慢慢改行或者破产。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该赚到钱的人还是赚到了。
只是她不行,她若是投资设厂,一眨眼回到三十多年以后的话,可能只是一场空。
何况,她对生产毫无兴趣,也一窍不通。
妈妈也是如此,没有任何经商的头脑。
所以林木木不打生产的主意,她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赚快钱,尽快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在这个“小目标”
中,无论是妈妈的爱好也好,还是四合院也好,都是永远不会贬值的东西,不但不会贬值,将来是日渐金贵。
李伟含笑不语。
他已经三十多岁,但总是有种被这个比自己小那么多岁的小丫头引领的感觉。
林木木对李伟道:“我也说过,你们几家的设备带来的产量还是有限的,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把你所知道的所有作坊工厂都帮我联络起来,他们的产品我一概都要。
规矩跟你们一样,我不会让他们的货砸在手里,但是货款也得允许我过后支付。
让他们都放心,咱们白纸黑字的合同,是受法律约束的,谁都跑不了,也没法抵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