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秦家祖上是北人,故秦家宅院带有北方合院的特点,青砖灰瓦的高墙大院,分为前院和后院。
前院一排五间倒座房,邻近大门的一间为门房,其余住着粗使婆及守院家丁。
后院南面五间上房,正中为正堂,两旁依次过去,是梢间和次间,正堂会客用,梢间和次间是卧室或起居室,秦壮和岑氏睡右梢间,右次间为夫妇二人日常起居,左梢间秦壮比照着夏侯先生家的书房布置,一应文房四宝齐全,很有些书香气息,可惜书架上置放的木牍落满了灰尘,左次间原为秦老太太住着,老太太走后便空了出来,秦壮用于存放些上好的珍珠琉璃及丝绸,左右又各有一间耳房,右耳房住着亲信芳妈妈,左耳房住着掌管全家钥匙的得力丫头竹枝。
东厢三间大房,秦家三个儿子按年龄大小依次从北到南各占一间,西厢也是三间大房,从北到南依次为若花、若水和若丹,东西厢左右各有耳房,用于丫鬟的集体宿舍及堆放杂物。
进入后院的垂花门与东、西厢房、正房之间,有游廊相连。
西南角靠墙有一小小角门通往后山。
小若丹爱从后院的角门上到凤凰山的最高处,犹爱山顶上那块馒头状突兀的大石头。
三岁那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日暖风轻,她平躺在大石头上看了一会蓝天白云,便觉有些昏昏欲睡,脑子里便时不时地飞速闪过一些画面,有高楼,有汽车,有家,还有爸妈和哥哥,但这些画面均是断片式的,她初时以为是梦境,梦醒后记忆却异常清晰,于是每年的中秋,她都跑到大石头上发呆。
秦家儿女都觉着这个阿妹每逢中秋便十足十地掉了魂。
如飞哭着对岑氏道:“阿妈,阿妹脑子坏掉了,都说双生子的脑子是连着的,我的脑子会不会也跟着坏掉?”
岑氏少有地耐心抚慰他:“怕乜野,阿妈以后将所有的猪脑都留给你吃,吃脑补脑,我便不信,你再笨还笨得过猪。”
如此这般过了几年,每至中秋,若丹躺在大石头上脑子里便会浮现出一些影像,这些影像和自己身处的现实情景宛如两条平行线般不断向前延伸,毫无交集,郁闷的是这些影像并不是一次呈现,而是每年呈现一部分,她将这些断片记忆渐渐串了起来,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自己穿越到了汉朝。
在另一个时空里,自己姓晨名旖,有个比自己大差不多两岁的哥哥晨旌,还有双家长——晨爸和刁妈。
晨旖嫌“旖”
字难写,常简写成晨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