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念心性,当下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而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在尘点劫前,已成佛道。
又再多次示现降生,多次示现灭度,来施行化导。
想要让我们,继承他们的美好行迹。
而吾人以烦恼惑业,无力断除。
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轮回中,头出头没,渺不知其何所底止。
纵令往劫曾闻佛法,依教修行。
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断惑,依旧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
静言思之,能不愧死。
而我们因为烦恼惑业,无力断除。
直到今天,还在生死轮回之中,头出头没,渺然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纵然过去劫中,曾经听闻过佛法,依教修行。
但因为自力劣弱,不能断惑,依旧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不能出离。
静下来想想,能不羞愧到极点吗?
释迦弥陀,有鉴于此。
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令其仗佛慈力,横超三界。
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
可谓真慈大悲,至极无加矣。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看到这种情况。
特别开示一个信愿念佛法门,令我们仗佛慈力,横超三界。
使得上中下三根,共同得以往生西方。
可说是真慈大悲到极点啊!
其教起因缘,修持法则,具见于净土三经。
而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
故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也。
净土教法兴起的因缘,修持的法则,详见净土三经。
而《阿弥陀经》,言句简明,义理周备,容易受持。
所以古人列为日诵,想使这部经家喻户晓,全都沐浴在佛法的恩泽啊!
由是诸善知识,各为注释,若揭日月于中天,固已无义不显,无机不摄矣。
但初机之人,或以文深义奥,难于领会。
王显江居士,特为作一方便,取要解等注之义,以显浅之语言述之,名为直解,兼附净土种种疑问。
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谓诚且挚矣。
由此诸位善知识,都为这部经注释,使经义显豁,如日月朗照于当空,固然已经无义不显,无机不摄了。
但是初学之人,或者因为文义深奥,难于领会。
王显江居士,特别作一个方便,摘取《弥陀要解》等注解的义理,用显浅的语言叙述出来,名为《阿弥陀经直解》,兼带附录了净土种种疑问。
这种自己成就,成就他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说是很诚挚啊!
显荫法师序之,欲令一切同人,各生真信,老实念佛。
因命(光)再序,遂书此以告阅者云。
显荫法师写了序文,想使一切同人,各自生起真实信心,老实念佛,就请我再写个序,于是写下此文以告读者。
十三经读本序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
圣人以诚明一致,教育群萌。
其为道也,横布万邦,竖传万世,有识皆遵,无思不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