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见队员们差不多都来齐了,中方教练兴致一来,还会让外教给小队员们上英语课。
毕竟队里一直以来秉承的原则是:只要是个羊都可以薅一下羊毛试试,能薅多少就算多少。
大家逐渐发现,张可迪是个幽默的美国猛汉,坦率又热情,私下里可以和队员们打成一片。
关系变得熟络了很多,于是队员们纷纷改口叫张可迪cody,还给他起了搞怪的昵称。
又不知道是谁无意中听到杞无忧喊徐槐“槐哥”
,便也有样学样跟着喊起了槐哥。
对此,杞无忧产生了一些微妙的不满情绪。
他是第一个叫徐槐“槐哥”
的人。
现在大家都这样叫,显得他在徐槐面前一点儿也不特殊了。
但这些想法他肯定不会和任何人讲的,徐槐毕竟又不是他一个人的教练。
他知道自己这样想很幼稚,和那些在大人面前争宠的小孩儿没什么两样。
——争宠。
看到一堆人簇拥着徐槐,争先恐后地问他一些训练上的问题或者是与训练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杞无忧脑中无端浮现出这两个字。
然而只是刚想到就觉得一阵恶寒,膈应般的有些受不了。
什么东西啊,他才不要那样。
徐槐还没退役的时候,连续多年被圈内雪友评选为最受欢迎的单板滑雪运动员,退役后当教练,自然也是队里最受欢迎的教练。
队里的人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无一例外都喜欢亲近他。
B队的队员如果在训练时遇到问题,当场解决不了的话就会留到晚上排队去问徐槐。
有时候,就连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队员们的第一反应也是找他而不是先去找生活教练。
因为他温柔又细心,看上去好像漫不经心的不太着调,但其实很可靠。
如果徐槐想收徒弟的话,拿着号码牌排队的人估计能从崇礼排到北京。
杞无忧知道,徐槐并不只是靠所谓的个人魅力就能轻而易举得到大家的喜欢,为了成为一位合格的教练,他其实做了相当多的努力。
不同的教练负责的教学任务有所区别,有的教练擅长功能性训练,有的教练则专攻技术和难度,也有的教练在备赛计划、体系方面更有见地。
徐槐做运动员的时候有足够的自信,但在执教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他没有什么架子,遇到疑惑就会虚心向别的教练和队员请教。
他经常和教练们交流经验,并不局限于集训队里的教练,还有他世界各地的教练员朋友们。
由于队里聘请的外国营养师还没有来,徐槐还买了一些关于运动员饮食和营养调控的书,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他很乐意去探索。
不过徐槐的教学风格和中方教练是有不少差异的,他所倡导的鼓励式教学法只是众多差异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
更本质的不同在于,他在指导训练时讲得并没有那么细节。
他不会要求队员肩必须要怎么转、手臂必须要怎么摆,这些都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只有大概范畴。
他只会告诉你一个大方向和技术要领,必要时才会纠正一些会对比赛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的动作,就像之前和杞无忧比完平行大回转后纠正他的那样。
杞无忧询问过他原因。
徐槐告诉他,有时太过于规矩刻板,会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
而单板滑雪恰恰是一项需要滑手去彰显出个人风格的运动。
滑手要有个性,敢于突破常规,才能在跳台上创造出有风格的动作。
风格是太过于主观的东西,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杞无忧的评判标准很简单,他以徐槐为标准。
是美的,极具观赏性,看到就令人移不开眼。
有时杞无忧会拿肖一洋与徐槐做对比。
肖一洋指导队员时像抡大锤,管你服不服气哐哐就是一顿锤,让你有时候忍不住想跟他犟一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