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好面后,叶云华力气很揉面也快,一会一锅馒头就上锅蒸起来了。
等忙活完就抓紧时间吃东西,用缝好的布袋将剩下的馒头装起来,水囊灌满煮好的水。
准备齐全后,锁门,背起东西,拿着弓向青云山山脉走去。
走着走着没有入深山的路,叶云华不得不将柴刀拿出来砍开一些较高带刺的荆棘。
穿过一片荆棘丛,来到大片的红松林,这片红松林很大,松树都很高,看到地上零星的松塔,知道这片是老松林了,这么大片松林应该有红松菇,但细细看着地上的松针下没有红松菇的身影。
应该是这段时间没有雨,红松菇没长出来。
在翻过红松林后就来到后面的山脚下,这是之前就估算过的路径,看了看太阳,估摸时间在早上的九点,也就是在早上的六点多到现在,翻过了茅草屋后的山,将近三小时才翻到第二座山的山脚下。
这里的山真的够大的,比在现代旅游见过的山要大,现代穿过山林有栈道,有缆车,倒没觉得山有多大,真正到自己靠两条腿走山路的时候才知道山的山外还是山。
叶云华看着眼前的山林,这片山林背光阴湿,坡度平整,周围的空气湿润,脚下的泥土也较为松软。
灌木丛生,天门冬是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特别喜欢在这种环境下生长。
这种环境也是神虫鼠蚁喜欢的,当即叶云华将随身带的蒜头用刀拍开剁碎,混合雄黄粉后,均匀地抹在已经束紧的裤脚和鞋面上,剩下的雄黄粉蒜蓉末就抹在身上的衣物上,背篓也抹上一些,可不想一回头就看到大辣条。
沿着这边山路一直走,走了半个小时左右,突然星星点点的红映入眼帘。
走近一看,叶片状扁形似松针,有点像老虎的尾巴,绿色有光泽,有些还在开花,花的颜色是白色,这时有些果已经成熟变红。
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了,心情激动。
不过还是谨慎地用捡来的树枝拍打周边的草丛,避免和辣条来个近距离接触,上次的白尾青龙估计是新手大礼包,在这种环境下不能自己作死,小心驶得万年船。
拍打一圈后,用锄头开始挖根部,只采根部的薯,采药人的规则,不能采尽,得留三分,来年才会结更多的薯,尽量不要伤到天门冬的根部。
虽然天门冬是茎很小,根系却很发达强大。
这片天门冬不知道在这长了多少年了,连成片长,不像在现代上山采野生天门冬的时候,都是零散的一两棵。
看着这片天门冬,应该在天黑之前能采完,这样还能赶回去茅草屋,不用在深山里过夜,这样也安全一些。
不知不觉已经挖了几个小时,背篓已经满了。
叶云华的肚子也发出信号,饿得咕咕叫。
采药就是这样停不下来,一采一个不吱声,这些天门冬在这肥土里长着,个头都很均匀,每个的个头都有小的水果胡萝卜那么大,越菜越上头。
为了肠胃健康着想,叶云华暂时停下挖天门冬的手,用水囊的水冲了手,拿出馒头啃了起来,啃完馒头,叶云华歇了十来分钟,又开始开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