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关于考评论写作务必反复阅读!135分考研写作独家分享_理论…



「收藏」关于考评论写作务必反复阅读!135分考研写作独家分享_理论…缩略图

原标题:「收藏」关于考评论写作务必反复阅读!135分考研写作独家分享

学长写作经验分享

我的目标院校和专业是厦门大学文艺学,评论写作的分数是135分,除了一直跟着一往练笔之外,花的时间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以致于到最后我连真题都没有练完(反面教材,千万不要学!)。所以我对这个分数还算比较满意,一方面要感谢一往的帮助,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我可以帮到大家的,来自于我自己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在我接触的许多同届考生看来,评论写作是最考综合实力的一科,但这也意味着相较于填空、名词、简答、论述,评论写作似乎是最不“酬勤”的一科,会背不会写,懂理论但不知道怎么用,于是往往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一切写作的理想模式都是无法之法,文学评论除了遵守基本的文体规范也不例外,套理论、套模板都是下策,可不这么做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打开这篇文章的你的现状,而我想分享的是一套写的方法和练习的方法,我不认为这一篇经验分享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你的问题,但应该能给你一个好的开始。

1怎么读?

写作一如作画,可分为眼中之竹(读)、胸中之竹(思)、手中之竹(写),但相比后两步,读这一关往往易被轻视,往往读完脑里只是一团浆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没有一个很好的前见,每个人可以看到的只是你“想看的”且你“能看到的”东西,“能看到的”需要你的练习,但“想看的”我可以分享给你。

(1)基本操作

首先,文章至少读两遍。第一遍只要读懂文章写什么意思就可以了,这一步全按你习惯和直觉来就可以,不必费太多的脑力。到了第二遍就就要摸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最好能提炼出关键词,画一张简易的思维导图。

无论是第一遍还是第二遍,都要边读边划,划就划你觉得有用或者可能有用的句子。第一遍没有难度,第二遍只要你用心训练也会熟能生巧,不过我想大家最大的问题应该是不知道什么句子有用,或者可能有用,换句话说,就是对文本信息不敏感,那么怎么样才能对文本信息敏感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理论。

有的同学认为用理论就是用在这一理论旗帜下的术语,但我认为一个理论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批评的角度,不同的理论就像色彩不同的镜片,你戴上不同的镜片看到的也就是色彩不同的文本。当然,仅凭一篇文章我是肯定没办法把理论给大家挨个讲透,但我可以介绍我比较常用的读法,简而言之就是看三点:1.常与变2.正与反3.虚与实。

(2)常与变

所谓的常,就是关注文章中重复的信息,借用考研英语唐迟老师的话就是反复出现的是重点,重点是考点,而重复的可以是意象,可以是人物的语言,也可以是情节。重复的意象可能是文章的线索,重复的语言可能是无意识的流露,而重复的情节可能意味着宿命或者作者使用了圆形叙事的方法,不一而足。比如,在评论迟子建的《伤怀之美》(网上可搜)时,我重点关注了雪这个意象,雪第一次出现在作者的故乡,第二次出现在日本,从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的角度而言,雪象征着纯洁的自然和失落的记忆。而在这里面很值得关注的还有常中之变,那就是主人公年龄、地域和态度的变化,为什么童年在故乡看到雪她就流泪,在长大在日本看到雪她就惊喜?故乡的雪和日本的雪在文化意义上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能引出一系列的理论,比如审美距离说、物哀等等。当然,你想到的可能与我不同,或者你的储备还有限,但关注作品中的常与变,并向自己提问,就可以为你的思路留下更多的可能。

展开全文

(3)正与反

第二是正与反,文章内在的矛盾是审美张力的来源,最直观的就是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同时,作品的矛盾之下也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比如读过袁行霈的文学史就知道,《牡丹亭》说是反礼教,但圆满的结局却是因为皇帝英明;《琵琶记》旨在关风化,但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却几乎家破人亡。找正反,可以从修辞上分析,可以从结构上分析,还可能颠覆对一个文本的主流解读,可深可浅。它既涉及新批评的反讽和悖论,又涉及结构主义的二项对立法,还涉及解构主义批评的基本原则,这里不一一罗列。而且当你找到正题和反题之后能不能把二者推出文章的合题,就是更高的要求了,比如《三国演义》你可以看到曹操的善,与曹操的恶,但无论偏于哪一方都片面,而说既善既恶又和王熙凤等人的人物特质难以区别,但奸雄二字就是曹操性格的合题,而且唯有曹操可以担当这样的称呼,这就是人物评论的高水准表现,也是文学评论值得学习的典型案例。

(4)虚与实

第三是虚与实,我本科一个我很敬佩的老师告诉我,读一篇文章不要看它写了什么,而要看他没有写什么,我深以为然。中国诗画艺术讲究留白,西方读者反应理论讲究未定域,都要求我们看到作品中虚的部分。我练过的一篇文章《蓝眼》,里面写了一个讲的是鉴定大师和造假画的大师的战争,不过这篇文章很有意思的就是,造假大师从未出现过,于是我的立意就是为这位文章没有出现的造假大师画像,通过《蓝眼》中的实,去推《蓝眼》中的虚。当然,这第三种方法的难度是最高的,不过难度高也就意味着写的人少,更容易拿高分,所以你在阅读时不妨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什么本来可以写但没写的2.为什么不写3.不写的部分和写的部分是什么关系?暗示、衬托、还是互补?

(5)补充

文论类的文章我个人在阅读上没有太多技巧可言,按基本操作来就好,或者说也就够了。

2怎么想?

(1)语境与比较

事实上,在怎么读中我已经把怎么想的主要方法说一半了,这些本就是难以区分的。不过,有了角度,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填充内容。大家都辛辛苦苦复习一年,我认为之所以如此很多情况不是脑子里没货,而是有货不知道怎么用。陌生化、零度写作、他人即地狱这种常见的理论就不多说,懂得意思后多看看别人怎么用的,在不同文章是怎么用的,慢慢的也不难学会。

但我认为评论写作里文学史的知识同样重要,一篇小说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它的写法与什么作品有相似之处,又有什么差别?他的主题是继承了什么,与时代又什么关系,能不能找到一条历史线索?它能不能进入东西文学比较的视野中,是否体现了一种文学中共有的人类性?总之,两个字:比较。我们知道语言是在一个系统中才有意义,它的意义是被系统中别的语词的差别中被突出出来的,所以打开思路就是把它放在一个新的语境中,通过比较来体现它的特征,小说如此、诗歌如此、文论亦如此。当然,比较只是一种打开思路的方法,不要舍本逐末,文本本身才是中心。

举个例子,我在写卡尔维诺的《孤独》时,我首先把这本作品定位成后现代的作品,这是第一步,确立语境。然后我联想这部作品与对应时代的《等待戈多》有相似之处,于是对《孤独》里作为主人公和《等待戈多》的主人公进行对比,然后突出后现代众生的群像和不同的生存模式(闲逛与等待)。当然,还能把卡尔维诺《孤独》与鲁迅《孤独者》进行对比,或者借《孤独》一文分析文学史不同作品中对孤独的理解,然后回归这本书讲《孤独》对前者的超越。总之,学会了这种方法就不怕有货不会写,但还是必须强调,要立足于文本,一切以文本细读为前提。

(2)思路即结构

这里我还想强调的就是很多人纠结的一个事情,文章的结构问题。套模板,非常低级,所以不必讨论;但有种东西叫活模板,也是当时楼楼学姐有分享我们部分文体的模板(我记得有诗歌),就是教你哪一步写什么方面的内容,但具体内容需要你自己填充。按照这种模板写,只要底子还行,拿个中上的分基本问题不大,需要这个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班,这方面我这里不多讲。评论写作的规范可参看学术论文,这是比较稳妥的写法,但如果你对你的评论写作有个性化的期待的话,那么我认为你应该用你的思路去创造结构,而不是让结构去限制思路。

举个例子,我写文论类的评论通常写法和思路就是写一个与我要论证相关的观点(一般老但主流),然后说出它的合理性和有欠考虑之处,然后对将这个进行延伸进入我要论证的观点。简单说就是立→破→立,换符号表示就是a→-a→大a。当然,这种写法比较个人化,并不稳当,不过能写好的话就相对比较容易出新见。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件事,最好的结构应该是自己用的顺的结构,但这种结构从何而来呢?就我个人而言,你可以先尽力写几篇文章,不管时间只求质量,并给他人看看是否清晰。如果合格,就自己去分析自己的行文结构和思路,再总结出自己的思路和结构去进行练习和规范,可以有变化,但要对比自己的每篇文章。如此练习,就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写出自己用较长时间才能写出的文章,而且在行文上也不是信马由缰。

3怎么写?

怎么写主要涉及的是语言的问题。评论写作的语言重不重要?重要,但你不用太刻意。事实上,除了比较非主流的印象批评,评论写作不要求你有多好的文采,只要做到基本的消极修辞就足够了。消极修辞简而言之就是少废话、说人话,说人话就是逻辑顺畅,保证老师能在快速阅卷中能把握你的思路,少废话就是专注于表意,不要秀所谓的文采。我建议少写长难句,不是必须就不用我们高中学的那些修辞,当你用最少的语言清晰地表达了相当丰富的信息量时你也就成功了。至于美感,这只是锦上添花,如果想学可以看看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的语言,我个人觉得在简洁、智性和优美上这是我见过最好的范本。

因为是文章,我没办法写的太具体,所以这一部分我主要推荐我认为特别良心的入门教材。分别是彼得·巴里的《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已绝版,可以买影印版)和孙绍振的《审美阅读十五讲》,这两本是真正做到了手把手教学,悟性好一点看一遍就会了。彼得·巴里的就是西方文论批评,孙绍振的批评方法比较独特,是有点自创性质的分文体批评,当然孙绍振老师对西方文论的一部分批评有些意见,这个大家自己判断,我觉得从考试的角度来说这种学术立场的问题对我们而言不重要。还有一本是赵炎秋的《文学批评实践教程》,这本的体例比较好,分为基本理论、批评方法、作品解读和范例介绍,不过入门难于前两本,推荐先看前两本。

最后就是正确的废话了,学了方法一定要练,最低底线是把近十年的真题练完。否则这篇文章包括你买的其他书目都是白看。这点适用于所有学科,也是我过去最大的教训。

4关于一/往/评论/写作/课

因为厦大考试近几年的倾向,还有自己散文和文论以前没怎么练过,我主要听的是楼楼学姐的课。楼楼学姐的批改很细致,课堂体验也不错,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很好,这个大家找之前试听的课程就可以感受出来。总体而言,如果大家预算有限的话,那么我最推荐的就是这一门课。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学校评论写作分值最大,有的几乎直接决定你上不上。而评论写作自己练习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很难解决:反馈。

我对我的评论写作算有点自信,但这种自信如果没有经过实际的检验的话也不过是夜郎自大罢了,如果等到考研那天来检验又未免太刺激了。所以我认为六次批改机会非常重要,当局者迷,高分的学长学姐至少经过考研的检验,他们更知道一篇好的评论写作需要什么。在有批改的练习下,进步是可见,练起来也更有动力。当然,如果你身边有可靠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也请不要吝惜你的人情,只是周期性的检验和纠正我认为是这门课值得推荐的主要原因。

另外,评论写作课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助群,高分的范文因为出自学生,所以水平有保证而且模仿难度较低,有问题相互解答也让这场考研不再是你一个人孤军奋战。而且,我认为教是最好的学,为他人回答问题受益最大的其实是自己。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你给别人讲一道题,刚开始也是懵懵懂懂的,结果讲着讲着给自己讲懂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快要复试还愿意写这么一篇长文,因为这对于我自己而言也是一个总结。

当然,推荐是推荐,报了课程后,努力还要靠自身
「收藏」关于考评论写作务必反复阅读!135分考研写作独家分享_理论…插图

。我想,考研是沙漠,学长学姐是烟火,烟火告诉你走向何处,脚下的路还是要自己去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8